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

《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》:練習取捨、排定生命次序,用時間追隨你的北極星

有句話說:「知道這麼多道理,依然過不好這一生。」道理與原則大家都知道, 但從「知道」到「做到」,距離卻很遙遠。這時,除了執行力以外,還需擁有即便處於不適與挫敗之中,依舊不斷微調的強大心理素質,才能一路堅持下去。

有效率地做好規律性工作

如何將前面提到的「高效原則」應用在日常工作之中?

以我所扮演的「公立小學教師」角色為例,「導師」更是一種時間性和規律性極強的工作,容易抓出循環的特性:帶班是以2年為一個循環、4個學期為一個年級,其中每學期又包含開學前、開學第1週、段考前中後、期末、寒暑假等重要時點;例行性活動則有家長日、校外教學、運動會、宣導活動、畢業活動等。

許多工作也同樣具有規律性,像是我在擔任教務組長的行政工作中,會先抓出學校發展願景,決定目前應該將目標放在語文還是某個領域的發展,據此思考各項計畫申請取捨,接著就是逐一完成例行性的固定工作:

寒暑假期間有營隊、小一新生通知單、座談會事宜,並在確認行政人員和導師、代課老師之後,開始排定課表。課後照顧開課、學習扶助、教科書各項通知單。

教務組行事曆,3次評量日期、社團開課、學務系統設定。

每個月固定的工作計算外聘薪資、師生得獎流程、固定時間比賽報名、4、5月新生報到通知單事宜、編班流程、5月教科書評選、6月畢業生禮品、成績、縣長獎等。

這樣就是一年的基本循環。至於重複性較低、臨時交辦的業務,這時就需要好好耕耘零碎時間的使用。

永遠追隨心中的北極星,著眼在「重要卻不緊急的事」

然而,還有一些就長期來看「重要卻不緊急」的事項,例如:培養學生的運動與恆毅力、閱讀與寫作力、自學與行動學習力、品格與成長性思維等。(時間管理矩陣圖等表格免費下載:5款時間管理工具表:打造高效教學日常

 

時間管理矩陣圖。

首先,要先找到你的北極星,也就是你的目標。每個教學工作者的目標不盡相同,可能是「把書教完、學生考試考好」,也可以是「希望學生能從『自學者』發展為『終生學習者』,成為一個有能力領導自己生命的人」。這兩者的教學方法和班級經營自然會截然不同,前者帶班初期看似進展快速,但最終孩子和老師很容易會陷入疲乏與倦怠;後者則會如倒吃甘蔗般漸入佳境。一切就看老師們各自秉持著何種教育哲學。

前面我們提到「繪製地圖和放路標」,怎麼讓孩子成為領航自己生命的終生學習者?方法可能是透過讓孩子覺知、思考、利用主題式學習、專題研究開始,但目標是這樣,現實卻是目前孩子的能力還不足,也許需要先奠基調整,在《小學生學習行事曆》,我已經建立一套自己在偏鄉教學,針對孩子培養自主獨立學習的系統。

 

林怡辰規劃的自主學習系統圖。取自《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》

等到北極星、地圖和路標確定之後,接下來,就要思考可以使用的時間。教學工作是一學年又一學年的循環,先準備好學校行事曆和課表,在手帳中填入固定的段考、學校行事(大石頭),我習慣在期初一一填入手帳中,並在之前先寫下切成小石頭的時間。例如:故宮南院的校外教學,事先前幾個月可以開始蒐集資料,帶孩子閱讀書籍、探訪網站,讓孩子上臺報告、製作小書。讓大石頭已經落地到每週、每天的生活。

將這學期重要相關的行事處理好之後,盤點段考前中後固定帶孩子做計畫、出題、執行、回顧等對應的工作。還有自己參與的計畫、行政工作等,也都用不一樣顏色的筆分別填入。等到大石頭、小石頭都放入之後,很容易可以看出所需要的時間以及剩下的時間。

接下來,就是教師自己的教學進度、一週課程規劃、作業、訂正和回顧。這些都詳述在《小學生年度學習行事曆》的「運用手帳找出優雅教養的秘密」章節中。(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教學法相關文章:老師都需要的高效時間管理法!林怡辰:記手帳唯一目的是把上面的事做完

注意時間表中看不見的事

值得特別注意的是,隨著時間軸不斷前進,很多細微處有著時間表看不見的事。舉例來說,教學和作業類別並非一成不變,需要透過「觀察學生」與「教學省思」, 時時調整。學生在校長達8、9個小時,重要的應該是課堂上的教學成效。從課程綱要出發,思考這個學期、這個科目的教學目標,同時根據不同程度的孩子,排定出低、中、高不同的能力目標,在課程中進行差異化教學,讓每個孩子在一節40分鐘的課程中,都能夠有所獲。

如此一來,回家作業則不需要花過長時間完成,也能減少錯誤率,隔天訂正也可以快速完成。「今日事,今日畢」,建立一個長期的好循環,教師便不會受困在趕不完的進度、催不完的作業、訂正不了的簿本,導致疲倦與倦怠,並在此長期壓力下, 出現不想起床、不想上班、憂鬱、經常健忘、情緒低落、經常頭痛、經常肌肉痠痛、睡不安穩、失眠等,簡直是在慢性自殺!

因此,我常會給自己時間限制,例如:規定自己批改一班20幾人的作業(包含小日記),時間不要超過一節課。讓自己有喘息空間,身心平衡、準時下班,擁有自己的生活節奏。

站在學生的立場來看,每天在校時間已經超過8小時,如果回家還要花2小時做作業,還真是「從小過勞」。更何況有些動作較慢、對自己要求較高的孩子,他們回家後如何有時間運動?如何有時間自主探索?如何有時間好好和家人相處?過多的作業,也容易讓學生習慣用敷衍的態度隨便寫寫,反而因小失大。

相反的,若能達成教學目標、看見孩子的能力有所提升,師生都能獲得意義感和成就感,開啟一個向上的循環,漸漸的,你將逐漸看見系統、看見連接時間的那條線,就能愈來愈掌握長時間規劃和擁有預測的能力。

好好生活,家庭是事業的基石

每天下午4點一到,我就會完成學校工作,回家當媽媽、當太太、當自己。準時下班是我給自己的目標,也是內心重視的原則。為了要達成這個目標,就可以激發出自我潛能,在零碎時間中找到完成各種事項的心流和時間。如果真的有工作需要帶回家,也要和另一半彼此商量、相互支援,至少2人之中有一方有電。當然,現實生活中偶爾有無法如願的時候,這時至少讓孩子有得吃、有睡好,就夠了,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過完美。

當孩子年幼時,父母真的需要花費許多時間陪伴,甚至會犧牲自己的睡眠。但孩子漸漸成長之後,就會有愈來愈多時間可以運用。像是我回家之後,要煮晚餐、看功課、閱讀、和孩子相處、做家事等。孩子回家之後,要洗手、洗餐具、吃點心、做家事、運動、寫作業、洗澡、吃晚餐、閱讀等。

隨著孩子漸漸成長,習慣逐漸內化,即使有時父母無暇督促,他們依舊可以自動導航。家事、運動和閱讀,都是「重要且不緊急」的事,但若能落實在每一天,未來就會為你帶來更大的複利效應,讓你擁有更多額外的時間。

另外,週末假期顯得特別重要,這是影響下週生活的關鍵。你可以先行開出下週的早餐、晚餐菜單,以及採買、打掃等較大規模的家事,這是讓自己下週能否優雅生活的關鍵。而自己想要去的地方,想要過的精采生活,想要嘗試的新鮮體驗,都要預先在平日蒐集規劃,週六、週日就能準時出發。

好好生活的證明,不是週末假日累到不想出門、整天補眠,或是以大賣場行程作罷,只能眼巴巴讓自己的夢想,轉眼又是一年。

人人都有不同的生命課題。只是一樣從焦頭爛額中走過,與其在狼狽中掙扎, 與其抱怨設限,不如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。「不管你覺得你能還是不能,你都是對的。」你永遠可以有選擇,我始終這樣相信著!

16 / 100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