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教育提升其道德發展
現今一般國小學校普遍有類似「捐發票,做愛心」、「義賣卡片」、「紅十字郵票義賣」等活動,立意良好,主要是要協助弱勢族群。而另外像「廢電池回收」、「二手衣」、「跳蚤市場義賣」等等,更是結合環保。但筆者也在現場發現,有時學校利益良好,希望結合獎勵制度,可以讓孩子更加注重,沒想到在孩子眼中竟然成為一種另類的「競賽」。
有孩子為了多收集發票,拼命買東西;不需要卡片,卻一擲千金;郵票義賣帶來全部的零用錢,家長氣急敗壞;廢電池回收,常有未拆封的嶄新電池,反而更加浪費。這樣的結果,絕非符合教育目的,反而背道而馳。
筆者認為低年級的孩子到德發展還在道德成規前期(避罰服從、相對功利),純粹只是希望得到老師學校的獎勵,建議教師可發放活動說明,避免孩子有上述情形,亦可更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活動本意,才不會一番美意,結果適得其反。
而針對中高年級的孩子,其實筆者認為,這些正是教育的大好機會,現今孩子自我中心重,上述的活動如果可以搭配弱勢族群的故事、重要的是提醒孩子做善事要量力而為,現今的經濟來源是爸爸媽媽,需要利用零用錢需要分清楚想要和需要,和爸媽討論之後,可以做更妥善的利用。
而其他廢電池回收更將目的拉回「環保」本質,一顆一號電池就可以讓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,廢電池的水也將由循環最後到我們自己身上,讓孩子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,則可將獎勵層次由外在物質提升孩子內在自發,由啟發討論、典範學習、激勵實例,讓孩子可有更深的教育印象,比簡單的獎勵更加深刻,而這對孩子來說才是更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