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得不說,閱讀期間,幾次眼眶濕熱,快快翻過,然後拿了一本理性的書,把眼淚逼回去,然後又想,這篇,我可以加什麼影片?我要用什麼活動配合?
選文的高度、意圖、溫暖、關懷,就像一份禮物,要送給孩子,我雖然沒親眼看過國珍老師,終於知道大家口中的「暖男」是溫厚到什麼地步。
簡單介紹:順序分成四篇「我看見」、「我思考」、「我理解」、「我超越」。
我看見:有看見別人和我的異同,解放了羨慕和嫉妒。<用手走路的發明王>是劉大潭教授,那本我閱讀過專書,推薦給孩子每個都感動。當一個手心向下的人、從沒領過殘障津貼、開設希望工場、在別人的需求上發現自己發明的責任。每次看他的故事都覺得自己要做得更多。
<在愛裡,我逆著光飛翔>黃裕翔故事在電影看過,最喜歡姊姊把自己當成正常人看待。不想要同情。
<我的11年移工青春><爭取兩性平權>在文字中了解身邊的人,即便已經看過文章,合在一起章節常讓我想起自己的偏見和漠然。
我思考:<子王>的自閉症孩子這篇,讓我想起好多。當一個爸爸、成為一個媽媽,有想要逃避的時候。想到書架上的總是看不完的<背離親緣>,也許我們真實的面對不成熟的自己,才能在愛裡圓滿。看到作者勇敢地寫道也曾想遺棄孩子的時候,我突然覺得,寫出來也好,可以鬆一口氣。
<越南女兒,台灣母親>是陳凰鳳小姐的故事,從他的角度看台灣人的歧視更是血淋淋,看見在愛裡和女兒和解、看見他為相同處境的媽媽發聲。
<街頭俱樂部><拓拔斯.搭瑪匹瑪>分別講街友和原住民。只有經過瞭解,才沒有標籤和誤解。他們都是和我們一樣,都是兄弟姊妹。
<死牢下的倖存者>看過雅慧的報導,把黃金時期都在冤獄的徐自強故事,孩子小一進去,等到出來孩子都大學畢業了。怎麼教孩子?只能「愛」而已,來回看過好多次。可以淋雨是幸福,法律真的有公平正義嗎?媽媽都不放棄,我能放棄嗎?家人是最後一道防線。
我理解:<我的大改人生>曾經誤入歧途後為飛行(非行少年)發生。沒有愛沒有理解,我們可以選擇父母嗎?曾經我們從小就知道什麼是「是與非」嗎?
<小黃之城>講的是開計程車的爸爸,對已經上班女兒的體貼。儘管睡少,總是等著載下班的女兒,那父親說不清楚的愛烙印在孩子心上。讀著讀著,我看見自己父親的身影,和年少和朱自清一樣的驕傲和自以為是。讀著讀著,我看見父親待我也一樣的疼愛。我也讓孩子寫「爸媽的職業」去看見職業不是標籤,都是重要的無關貴賤,在爸媽職業中讀出對自己的愛。
<我超越>:幾年前彰化白老師送我林白夫人的<學會生活>,到超越裡的<別了,海濱-帶回大海的智慧>依舊覺得受用。真正的價值總是可以跨越時間的障眼法,我讚嘆。其他,講親人生死、講愛生哲學、講莊子。
每篇文章都是珍珠,串起來更溫厚純淨。我們的孩子在一個時間空間急遽的時代裡,競爭力壓力如影隨形,人工智慧和知識的淘汰令人恐慌。
但我總覺得,讓孩子成為一個溫暖的人,在人文裡學會關懷,在世界知道自己定位。這樣,不管世界怎麼變,都可以不變。
有如國珍老師,篤定安心平靜踏實的這一本書。
夏日為何不讀書,先從這本開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