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文章

經驗分享:如何提昇學生的數學程度,以中年級為例

經驗分享:如何提昇學生的數學程度,以中年級為例

 http://enews.trsc.chc.edu.tw/99Webs/99paper15.htm
刊登於彰化縣337期九年一貫電子報

九月份寫到現在,終於可以刊登,因為開學的時候很匆忙,所以信手寫來,實務性質較多。^^,不過,是說我要這麼多獎狀做什麼呢?><

彰化縣成功國小  閱讀推動教師  林怡辰

一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前言

 

新接一個班級,首先面對新的孩子,我總會問一句:「喜歡數學嗎?」,結果常常發現,孩子的反應常常沒有信心,因此,以下,希期就筆者的教學經驗,將孩子的數學成績提昇、提昇學生的數學興趣歷程做一個簡單分享,希望可以拋磚引玉,讓更多的老師思考如何在現今九年一貫課程實數縮減下,讓孩子學得有興趣又有效率。

 

 

二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數學學習困難類型

 

        首先,面對學習困難,第一要先「對症下藥」。低年級孩子升上來之後,之前的學習經驗只有簡單的加減,進入中年級,在數與量開始有加減乘除複雜計算、分數和小數的概念;長度、重量、容量的換算等等;幾何方面則有角、面積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其中,由筆者的經驗發現,學生通常最大的困難在於「分數」及「文字題」兩個類別,以下詳述困難及教學方式:  

 

(一)    閱讀障礙以閱讀策略著手

 

    孩子在低年級時,文字簡單,運算不是加就是減,如低年級老師沒有加以引導,孩子到年級多會水土不服。計算題大部分經由機械式精熟練習則可完成,但是文字題就需要理解能力。

 

    筆者經驗則是嚴禁孩子用關鍵字解題,許多孩子一看到「總共」就使用「加法」、「相差」則使用「減法」,卻不瞭解題目的意思。久而久之,壞了學習數學的基礎,面對之後的二階段甚至三階段解題,則困難重重。

 

    因此,筆者在教學時,首先會請學生先唸過題目,反覆詢問題目的意思,並請學生回答,並教導閱讀理解策略,例如:劃線策略、自我監控策略、畫圖策略、交互教學法等,讓學生可以真的瞭解題目的意思,及數字間的關係,並建立常見的數學語言:比誰多、多多少、少多少、誰的幾倍等,讓學生在閱讀時困難減少、以增進閱讀理解及解題能力。

 

    剛開始這樣進行時,會花筆較多的時間,但是長時間耕耘之後,孩子面對文字題就會比較上手,成果斐然。

 

   

 

(二)    分數:定義不清楚、等分概念不熟加強概念、操作、精熟練習

 

    分數單元往往是中年級的重頭戲,除了需要孩子有部份全體的運思發展以外,其實往往發現孩子的「定義」概念不牢固是最重要的關鍵。舉例來說:四分之一,如果孩子定義清楚,就會說出「把一個東西,平分成四等分,其中的一份」,如果這樣的概念清楚之後,再慢慢建立連續量的等分,讓孩子反覆練習中適應等分的過程。

 

    接下來,離散量先以4顆蘋果做等分的練習,一盒蘋果有四顆,請問四分之一盒是幾顆?熟練之後,再慢慢遷移到八顆蘋果的四分之一等等。

 

    因此,在面對孩子發展仍未到達「部份全體運思期」時,除了等待以外,最重要的事多讓孩子動手操作,例如利用小白板等,讓孩子反覆「等分」過程,並時時詢問定義,讓孩子加深印象,定義根深柢固之後,抽象的運思和進階題目才有意義,不然,當數學變成「背誦」時,學習數學就變成「災難」。

 

    除加強概念和操作以外,「精熟練習」更是奠定基礎不可或缺的部份,當今天教授一個新概念時,可以利用八格數學本,練習八題相似題目,隔天馬上檢討訂正,才能利於下一個進階概念的學習。

 

 

 

三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其他班級小技巧分享

 

(一)    精熟計算遊戲法

 

對中年級孩子而言,「計算能力」是高年級數學的入場券。但是中年級孩子的注意力較不集中,如何讓孩子切實練習。筆者常用「數學百萬大挑戰遊戲」效果很好:每生白板一張,或可用廢A4紙,接著老師佈題(計算題),然後請學生舉起答案,答對者可以繼續坐在座位,
對錯的參賽者就必須先到兩旁,等答對之後再回來,最後口頭稱讚。此遊戲好玩之處在於模仿電視上的大挑戰,老師需營造此情境:「哇!3號選手差一點點了!好!現在請作答!2號選手可以回來了!有人暫時淘汰,希望下一題可以回來!」讓學生在刺激中答題,既有趣有可以切實練習,老師也可以掌握孩子的計算能力。不過需注意是需淡化計算程度較差孩子的挫折感,說明只是一個遊戲,最後答對最多的口頭稱讚即可。

 

(二)    班級導生制

 

一位導師面對將近三十位孩子,常無法在固定時間內針對每一為孩子做指導,這時,可以 安排小 老師和小學生,利用導生制,讓學生互相學習。小老師經由教導別人,後設認知加強,對於自己數學概念也有很大幫助。小學生則由小老師,彼此同學間關係,壓力較小,且學生間語言相通,學習起來溝通較易。時間上也可彈性調配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小老師要先稍微訓練過,不能直接告訴小學生其答案,並明令某些困難題目才可教授,注意不要讓小學生太過依賴。

 

 

四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實施成果

 

(一)    信心增加

 

經由老師的「比馬龍效應」建立孩子對數學的信心之後,並建立精熟學習的小單元,讓每個孩子對每個數學概念的環節有95%掌握,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及提昇,對於之後的學習幫助甚多。

 

(二)    成績進步

 

每一節上課先進行複習、後設認知上一節的重點並精熟學習,偵錯出孩子的困難所在。這樣的教學法,使得孩子成績進步甚多,除資源班的孩子較有困難外,數屆的孩子皆有80分以上表現。

 

(三)    為之後的分數單元學習紮根

 

    中年級的數學課程比高年級簡單,卻是高年級的基礎。尤其五年級第一關遇到的因數和倍數,就需要流暢的數字感和計算精熟正確度。因此,中年級教師擔負數學重任。如在中年級可以建立良好的學習興趣、信心、基礎,相信孩子到高年級甚至國中,則可游刃有餘。

 

五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結論

 

有句話說:「不管教改怎麼樣,我一樣教得很像樣!」,筆者發現彰化縣現場的教師大部分充滿熱情,只是有時候在師資培育階段的專業素養,像是數學往往只有幾學分,面對教學現場的孩子類型級困難偵測難免有不足,這時候,藉由比次分享就相當重要。僅以此文分享筆者數年來的教學心得,除了希望對中年級數學老師有幫助以外,更希望可以拋磚引玉,促進專業對話,才是學生之福!

 

 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