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聽到學校同事打來說,
孩子參加彰化縣孝親月作文比賽,
得了彰化縣第三名。
頓時,百感交集。
自從初任教師以來,
我就指派要訓練國語文選手,
第一年,
還六項都是我訓練。
因此,雖然在嘉義縣是小校,
全班只有6人的班,
要和其他學校抗衡,
但是還是連三年有大林鎮第二名、第三名、第一名的成績。
可是,我很不喜歡訓練選手。
就自己的認知,
寫作文,是一件很開心的事,
如果要變成比賽,
比賽策略、比賽的要求,和平常心有所感的作文,
一定有些不同。
不管時間上、用詞、甚至策略。
例如:如果要寫「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」,如果你寫校外教學,
取材不當,太普遍,就喪失得名的機會。
所以,我不喜歡訓練選手。
但是,有些事情又不得不為。
被選出來的孩子,通常對自己要求很高,
亮晶晶的眼神裡,
也常透露出對比賽得名的期待。
這樣的期待,
是對自己付出努力的期許,
當一位老師,
總是希望可以回應一點努力的報酬。
但是,比賽的制度、高手如雲,
卻又是殘酷的。
當然,我知道世界不盡完美,
有時候殘酷是要面對的課題,
可是,有時候回頭看孩子的努力,
真的有些不忍。
我到成功,今年第四年,
訓練了幾位選手。
第一位是男生,害羞內斂的文字,沒有辦法將情感的力量宣洩。
雖然之後曾看到他的進步驚人,
也為他開心,
但是當屆沒有得名,失落的表情我現在還記得。
第二位女孩子,對自己要求超級高,
文字理解力強,但偏向理性,
寫論說文條理分明,
分區賽進了。
猶記得那年夏天的暑假,
每一周,我都花好幾個小時訓練,
開學、下課、吃飯、午休,
畢竟全縣的艱難度太高,
全縣沒有得名,失落的表情,
雖然好強的她沒有說,
可是我知道。
第三位,也是我最心疼的一位,
努力認真,文筆雖不純熟,
但是卻肯下功夫。
理解力不是頂尖,
但是我總覺得勤能補拙,
已藉由這樣的訓練,
想私心栽培她。
但是我的求好心切和她的自我要求,
孩子常常掉眼淚和想放棄,
放慢腳步,一步步鼓勵走來。
有時候選手的選拔也是一門學問,
認真負責不夠,臨場反應更是重要。
這孩子老實,
印象最深的事,就寫校外教學。
前幾天訓練孩子的時候,
這個孩子也在旁邊,
我們兩會心一笑,
是啊!我們以前好辛苦啊!
當下我想拍拍他的肩:你好棒!
第四位現在的這個孩子,
天資強,情感強。
從三年級就在我的作文社至今,
開始爆發能量。
尤其高年級又遇到語文紮根的老師,
雖然文辭深度依舊不夠,
但是已經比同年齡厲害。
而我,盡力訓練,其他隨緣,
更重要的是,
我要多為孩子訓練面對挫折的勇氣。
說實在,農村地區的孩子,
城鄉差距存在,
有時候天資、能力的距離,
我們雖努力拉平,
教孩子面對每一個挑戰,
但是,
我們可以給孩子的回饋和機會太少,
為甚麼我們不能多創立一些小比賽,
讓更多孩子有更多機會?
現在,
我很幸運擔任作文教師,
從三年級開始紮根,
開始要求,
希望,
可以由一貫性的要求,
讓孩子逐步成長,
擁有實力,
可以喜歡作文、對寫作有興趣,
那就是我永遠不變的教學目的。
另,感謝導師,
一週兩節的課雖可以給予些技巧,
但是內容的充實還是仰賴導師的諄諄善誘。
以上,是我對比賽的小小牢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