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曾經帶過這樣孩子比率很高的班級,每天,都爬不到進度。就算爬到了,你也只能詫異怎麼高年級不會九九乘法、加減要數指頭,因為,他們大部分的精力都在抵抗、防備、吵架、保護自己,教了就忘、忘了不學。每天都在沙灘堆沙堡,海浪一來,全部都不見。連老師,都習得無助感。
在未來大人物選拔時,記得評審問了我一個問題:你為什麼決定投身偏鄉教育?我笑笑,我沒有特地有什麼雄心壯志,就是調動分發剛好到偏鄉而已。然後,剛好一直學校都是偏鄉。但,不管是不是偏鄉,這樣家庭有許多難言之隱的孩子,從來沒少過,還越來越多,越來越令人心疼。
我會的不多,就是不斷的申請計畫、增能、連結孩子和真實生活,我用閱讀讓他們知道生活有不同可能、我用旅行帶他們去看世界、讓他們知道他們有能力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好、我用教學專業讓他們知道只要他願意,我會陪著他學習,一次一次。
而,蘇文鈺老師,用的是程式設計。
為了讓教偏鄉孩子寫程式的「Program the World 兒童與少年程式設計教學計畫」順利進行,開始與企業合作,在台南左鎮、彰化芬園、台東知本等地進行Train The Trainers計畫,以長期培植偏鄉在地的教學力量為使命,將軟體開發融入與輔助不同科目的教學現場,提升老師的教學力,讓老師們都能成為每個偏鄉孩子的「重要他人」。
我曾經懷疑過,對於偏鄉孩子來說,程式設計是必須且每個孩子都可行的嗎?
但走過一些路之後,我發現,不管是陳爸咖啡、陳清圳校長登山社區、蘇文鈺老師程式設計、還是木工、閱讀、數學、PBL、創客……
重點不在是什麼,而是過程中,你蹲點多久?十年、二十年的陪伴。過程不放棄的跟著、培養的恆毅力。這些,才是重點。
我常在蘇老師的臉書上看見他的操勞和辛苦,台灣不是鬼島,如果是鬼島,怎能有這麼多熱情的老師和企業志工,願意照顧這最重要的後1/3學生?
文鈺老師用他的時間思索和陪伴,觀察紀錄下許多的系統想法,像是:
ㄧ、從政策面和基礎教育面思考。(這個我有點灰心就不寫了)
二、要長期深耕,像是蘇老師和陳爸等都是十年以上。而且最好可以帶著這些家長一起長大。「這些大人其實都只是裝大人,是一個身體長大的孩子,比小孩學會更多的隱藏和掩飾。不要戳破他們的偽裝,而是靜靜聽這些不如意的大人說話,讓他們開始覺得有個地方會給那們機會、信任他們,人生就有了正向的可能」-陳爸p118
三、支持老師陪伴老師,才能陪伴孩子。不能像之前用八天研習轟炸老師,而是要讓老師覺得好玩、有趣、持續,支持老師陪伴老師,才能永續。讓熱情的老師有機制可以持續,成為老師的老師,熱情延續。
四、教孩子長出自己的能力。
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家長的美、了解自己的家鄉,愛家鄉,才能脫離偏鄉心態,之後也才能回流,偏鄉才不會只是家鄉。具體作法有台南市左鎮國中小利用數位能力記錄家鄉美景點滴,像是空拍機或是影響編輯等,過程中,孩子也學會許多能力。
五、導入企業的力量
我最喜歡最後一章趨勢科技創辦人執行長對文鈺老師說的一段話:「作為一個企業執行長,要建立的就是機制和制度,不能所有事情都自己做,這樣總有一天會累垮。要減少事必躬親,建立制度,不要要求完美,找接班人。大家一起翻轉,才能更加成功!」
最後,分享梳理一個我很喜歡的想法。對於偏鄉這些孩子來說,很多人給予的是同情、支柱、以為他們不足。但卻有人對一個從小很辛苦的孩子這樣說:「這些辛苦的日子對你很珍貴,因為這些過程,你學會所有做家事的活,學會了照顧別人,體會到生活需要的付出,這會讓你一生不缺乏。很多人即便活到幾十歲都不一定學會照顧別人,而你因為有這樣的經歷,學會感恩、懂得珍惜,並且在你將來有能力之後,有同理心可以理解與你有相同故事的人,知道如何幫助、協助他人。你若因為這事變得很有力量,都要感謝故事裡的每一個人。
」p210
凡事都是最好的安排,偏鄉如何,也許是畫了妝的祝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