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怡辰看的書 全部文章

閱讀<學思達增能>2018#10

閱讀<學思達增能>

這本書是張輝誠老師繼<學.思. 達:張輝誠的翻轉實踐>後的第二本著作。在邁向學思達第五年的此刻,延伸學思達第一本的內容,加深進化。

書中主要分成幾個大部分:講義製作力、問題設計力、主持引導力、對話統整力、班級經營力(薩提爾)。一一闡述這幾年各地學思達老師的進化和改變。

學思達的主要內容是自學、思考、表達。藉由老師編輯講義,納入大量的閱讀素材,讓學生以大量閱讀代替填鴨式的說話速度,而學思達老師設計提問,也需要深厚的教材解構能力和備課,才能以學生的起點,設計出適合學生的問題,讓學生進入深層的學習,例如應用分析評鑑等等,而非只有表層的記憶和理解。最後學生學會深層思考及表達。

書中提出其他的點,像是講義以文字呈現,故比較能互相交流、方便老師共備。

我的感想:一直以來都很認同學思達的理念,尤其藉由閱讀可以加快學習速度、自學自主學習才能超越、學習思考相輔相乘,創造出有自己想法的未來人才等,都是教育的目標。

只是我在閱讀當中,發現我的學生在偏鄉國小,雖是高年級,卻很多在閱讀上還無法自行閱讀(補救教學大約一半未通過)、別說閱讀,剛開始甚至連聆聽都有困難。在文化不利的區域,進來的孩子文化刺激不足,學習動機更是低落。

因此,我常年使用的方法大部分都是具體的提升學習動機,自我相關(建立學習和自我的相關性)、自我效能(給予可以達到的任務)、自主(給予充足的自由選擇)。

尤其等我接到孩子的時候,因為文化刺激不足,又經由幾年的學習挫折,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經「習得無助感」。我要先越過長長的困難之後,弭平他們的「學習恐懼」、消除他們的「毒性壓力」,才能到達教他們聆聽、閱讀,然後才有下一步。

因此,在學思達之前,我大量使用真實情境學習(自助旅行學習規劃)、任務學習(畫圖表示分數、剪紙說明分數乘法、教具闖關遊戲比賽消除學習恐懼、寫葉子學習描寫、善行信箱促信和他人連結、讀報任務學習閱讀策略、投稿創造成功機會)、平板flyer(加強學習動機、轉化學習壓力)。

還要當教練、當媽媽、洗腦、重建信心、改變思考模式、催化覺察程度、連結對自己的渴望、培養恆毅力…

且每屆的孩子差異好大,講義及教學設計幾乎每屆都不一樣,都是看孩子隨時調整。也因此,大都以任務為導向,紮根補救學習閱讀為第一年目標,我在講義部分就比較沒有可能。大都都是轉化成活動任務形成性評量了。

不過,大抵上的自學、思考、表達依舊沒變。形式雖不同,但最終目標,希望孩子可以大量閱讀、深層思考、懂得表達,活出自己想要無悔人生,我想,最後的想望都是一樣的。

#2018怡辰閱讀
#第十本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