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推再說(詳細之後再發文啊!)
有沒有一本書是小朋友看過再來推薦老師的?
有,就是張友漁的《我的爸爸是流氓》。
我總覺得,哲也、張友漁、林世仁⋯⋯這些不喜歡一樣的靈魂,也讓更多不一樣靈魂的存在找到光!
我實在喜歡張友漁小姐啊!
看他寫到沒錢,全部的錢都去買白米,因為有媽媽的醬菜就可以配飯過一個月,我是既心疼又欣賞她!
而這本書,都很適合特別的孩子。
《我的爸爸是流氓》
我教過流氓的孩子嗎?有喔!曾有家長放話要打我,只因我暑假請他的孩子來補注音符號、回家要寫功課。
我教過流氓的孩子嗎?有喔!曾有家長放話要打我,只因我暑假請他的孩子來補注音符號、回家要寫功課。
好幾個孩子都是。
有幾個孩子覺得爸爸很威風,有幾個孩子很矛盾、很擔心同學的眼光,我們交換了好多無可奈何的眼淚和目光。
如果那時我認識這本書,也許不會改變什麼,孩子卻能在書裡看見被瞭解的光。那痛苦和許多沒有答案的為什麼,也許可以隨著主角對神明的祈禱,質問語氣也會隨著平緩許多。
《西貢小子》
我很遺憾,擔任全縣新住民講師時沒有推薦《西貢小子》。在我看來,是最適合新住民孩子閱讀、其他人了解我們同一塊土地上生活的夥伴的書了。那些媽媽和孩子的自述、說著他們的感覺⋯⋯都讓我們覺得羞愧和抱歉。我們自以為是的自大,傷了人竟不自知。
我很遺憾,擔任全縣新住民講師時沒有推薦《西貢小子》。在我看來,是最適合新住民孩子閱讀、其他人了解我們同一塊土地上生活的夥伴的書了。那些媽媽和孩子的自述、說著他們的感覺⋯⋯都讓我們覺得羞愧和抱歉。我們自以為是的自大,傷了人竟不自知。
孩子也可以從中知道媽媽的感覺。我待過的學校有好多新住民的孩子,由越南媽媽、印尼媽媽、大陸媽媽⋯⋯常見在校乖巧的孩子,卻在校門口對媽媽頤指氣使。媽媽衣服簡陋,孩子身上卻都是名牌運動衣鞋;五年級的孩子只知道媽媽來自大陸,什麼省、什麼地區、外公外婆如何,全不知⋯⋯我上新住民孩子閱讀營時不禁想:孩子在家到底和媽媽是什麼樣的相處模式,為什麼,可以疏離至此?媽媽不能隨便外出,不被允許出門、班親會⋯⋯因為很多新住民的媽媽,在家是被看成「買來的財產」啊!
當然,我遇見的孩子比起兩本書黑暗的部分多很多,沒有一個體貼有正常修表的爸爸、會反省的奶奶、有支援流氓家庭的外婆舅舅們⋯⋯
但,藉由書,還是有些情緒可以抒發,可以被瞭解,知道自己不是孤獨的⋯⋯
這兩本書,是這些痛苦小靈魂的慰藉呀!
(喔!這兩本書都要感謝扶輪社捐款、楊巽斐校長重視閱讀、我開書單、網路大家推薦^_^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