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文章 研習

教學的技術錄影班文字筆記記錄

試想,我曾經在學生時代或是研習的時候,經過老師引導,在問答、小組討論、甚至演練、上台報告,學到嗎?
我想一下。
問答有,設計提問,突然啊哈的瞬間,頓悟的提問,電流通過腦海,或是認知衝突的時候。
小組討論,似乎沒有,小時沒有學習合作,通常都是一兩個人講,呼隆一個人上台講講,好像就不了了之,有時候,連討論的題目,都覺得有點廢。
演練更別說了,教材教法,通常指導老師都沒有教過小學,只有一本書拆解小組報告,演練?只有在國中辯論會的時候、自己摸索教甄試教的時候,自己在考試中、幫忙其他老師考上教師資格的時候,深深覺得重要。
因此,老師沒有過的東西,怎麼教給學生?
還好,我有幸上到福哥的「教學的技術」錄影班。
這次是福哥最後一次的實體課,為了要錄線上課程,我可以當成台下的一員,真的很榮幸又開心。雖然台北疫情有點可怕,可作足最佳的準備,就北上了。
事先的準備,包括衣服顏色、同意書、疫情準備、口罩、酒精、小點心。一樣可以看到團隊的用心和貼心。
雖然是錄影,可福哥一樣全力以赴,覺得更榮幸的是,節奏比較慢,且多出很多時間可以深入講解,學得很過癮。
我之前看過福哥的書,從幾年前的「上台的技術」,當時就覺得在一堆簡報書中,是第一好。(我真是好有好眼光)推薦連結:點我
最近一本《教學的技術》,讀完依然覺得,天啊!可以將教學做到這樣,經常面對教師分享的我,實在有大大的進步空間。
但,但但但但但但,
有幸寫完心得,被福哥加入秘密社團,看了福哥三十分鐘的演講影片之後,我完全覺得「看書」是遠遠不夠的啊!!!!!
節奏、情緒、同時間反應的十幾件事情,書上的文字讀是讀了,懂了好像也懂了,但模模糊糊。
上台的技術和教學的技術,一定要親至現場啊!感受「被簡報」、「被教學」,那些在現場第一手的有說得沒說的、有做的沒做的、一挑眉一輕嘆,一掃射一聲笑,絕對不是文字可以完全掌握的。
從學員還沒來之前開始,

就有三件事可以先做。堅持和HR對話都有背後的考量、人性的寬容。

有力的開場:總是會更改的抓眼球、自介、課程安排說明、獎勵、分組、選組長、需求和承諾。
是的,我儘管文字寫得再清楚、你去看書,其實說都說了,但理解還是會差一點。
同桌的厲害學長永慶學長,就用長久的經驗,告訴你,光是小組員分組後的一點自界,就有多少的差距。啊!原來啊!魔鬼在這個細節裡啊!
問答法

問題:「諾貝爾獎說不少學生聽不懂,針對主辦方主任說聽不懂有水準,你同意嗎?」
帶出後面的主題:不要佛係教學,要教到學生董,是老師的責任,責無旁貸。
點人回答、從易到難、給鏡射回饋(重述)、沒有否定、統整
答案很有意思、很有創意、和別人不一樣
不要一直數一二三、不要只看到單側、不要只用問答
很榮幸的,這裡我和福哥說得一樣,連遇到不好的問題,我也是建議師長不要扼殺了孩子的回答熱情,開心~
小組討論法
原來時間要抓這麼緊!
這裡用了問題「為什麼教學沒有成效?」
大張壁報紙、粗筆,九十秒討論,三十秒說明。
題目難度要調高一些,題目要寫在投影片上,時間要控制、要指定人發表、另一個人幫忙拿減輕焦慮、老師要巡場。
第一人上台
報告剛討論的內容
第二人上台
利用問答法和小組討論法,三分鐘演練出使用的過程。
題目要明確,有小組使用「時間小偷」,可能不太明確,其他人練習三明治回饋,重點在眼神接觸、回饋語言、這兩個方法很重要的是「提問策略」。但老師剛講完一次,馬上就進行演練,印象很深。
系統化課程設計計畫書:
分析(學員學會什麼)、設計、發展、執行、評估
這裡老師用了「親子閱讀」縱貫全局示範。

而後練習了便利貼法:便利貼法:腦內風暴、想講的、台下想聽的、想達到的目的

制哨三十章之後不要評價,然後分類,三到五個分類即可。
演練法
技巧型的教學,我說給你聽、我做給您看、讓您做做看。
老師一定要示範、影片也可以、拆解一定要明確。
開場三分鐘。
第三人上台強大開場三分鐘:
抓目光(故事例子)、自我介紹、課程簡介、互動舉手破冰、抓組別、小組自介、選組長、要求承諾(組長合作、關手機、全心投入)

教學的重要元素:遊戲化

P點數、B獎勵、L排行榜
計分系統:口頭適合大場、籌碼適合小場
獎勵:書、錦旗、禮物,不是原因,只是一個參與的理由
排行榜。

還有遊戲化未公開的五項細項。

之後學員提問:
一、為什麼要學術化?
二、強大開場幾項和背後的原因是某有無理論基礎?

學長姐的提問都這麼有水準,但我已經茫然了。僅此紀錄到這,看到這裡,文字的紀錄簡約,但我可以不太看資料,全部都打出來,甚至可以直接演練。

「學員學到多少,才是教學成效」。

「老師說得越少,學生學到越多」因為學生都在練習、思考。

福哥,你好樣的!明天加油!(我去把書看熟一點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