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圖:看展覽,大家正在辯論,雞和恐龍到底是不是親戚。
「你身體不舒服怎麼沒跟老師說呢?都燒到40度了!」、「怎麼會大在褲子上?」、「這裏怎麼有被捏的傷痕?為什麼都沒說?」如果說,讓我選升小一生最重要的能力,比起之前說的注音符號、寫字運筆、專注力等,如果只能選一個,資深老師的我一定選「表達力」。
國語文能力說讀聽寫作,很多家長很著急「小一讀寫怎麼辦」,其實關鍵也在表達力,不會說通順,寫當然更有問題;其他像是說話能力是一種情緒抒發管道、影響孩子社交行為、影響老師判別學習狀況,更重要的是被誤會不敢說、被欺負不會講、身體不舒服都安安靜靜,下課受到其他年級欺負,家長過了很久才知道,這表達力不僅是讀寫前哨戰、學業基本功,更有可能危及孩子安全。
以下以二十年教學經驗看準小一生「不敢表達」、「不會表達」和「太會表達」以及容易引起親師誤會的「表達錯誤」,來和大家分享原因和容易解決的方法:
- 不敢表達:剛到一個新環境,孩子害怕不敢表達是正常的。尤其內向的孩子,寧願默默承受也不想說,這時候除了老師細心觀察以外,更重要的是家長在家可以做些什麼。
「囝仔人有耳無嘴」、「囝仔人惦惦就好」、「安靜好乖喔!」、「沈默是金」是我們很常聽到的教養句子,傳統社會希望孩子安靜的時期已經過去了,但說話能力是思考的開端、表達呈現自己的方法,更是我們了解孩子的重要來源,孩子如果吵鬧,與其要求孩子閉上嘴巴,不如教孩子選擇時間說話、好好說話。所以,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利,當孩子說出來之後,「你講的是什麼?」、「不知道不要亂講」、「吵死了閉嘴可以嗎?」這些都是超級地雷,反之,我們可以好好傾聽孩子說話:「你可以多說一點嗎?」、「你的意思是這樣嗎?」、「我現在有重要的事情,等下再聽你說。」
在家也可以抽題模擬學校的情境:「肚子痛」、「上課到一半想上廁所」、「被罵時可以怎麼表達」、「有誤會該怎麼說」、「同學拿你的東西怎麼抗議」,家長和孩子互相扮演,抽題練習說一說,像辦家家酒一樣,有練習過,一定會不一樣。
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在學校常常不願意說,或是神情行為和平常不同,就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其他因素。
- 不會表達
其實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「告狀」或是「說服」。我家有三個小孩,和大家一樣,每天大吵小吵不斷,一下子「媽媽你看弟弟!」、「媽媽姊姊用我!」,三歲到八歲三個小孩,每天每天,一天大約會有二三十次衝突,這就是最好訓練孩子說話的時間了。
媽媽我都會「什麼?你叫我看弟弟?看他做什麼?」、「你沒有説清楚,媽媽不知道怎麼幫你啊!」,那我們來一件件說清楚,「誰欺負你?」、「怎麼欺負?」、「用什麼欺負?」、「你覺得怎麼樣?」、「那你希望媽媽怎麼幫你?」,好,你再重新自己說一遍。
有沒有發現,這樣說完之後,其實就是一篇狀書了。這裡有兩個重點,第一個重點,孩子如果講不出來,我們就直接幫他說:「喔,是姊姊沒有問你拿你的玩具是嗎?」,那你講一次,下次才會自己說。我們要提供示範,下次孩子就會成長。第二個重點,孩子發現每次來告狀都很麻煩,要講長長的話,久而久之,小事情就懶得來鳴鼓申冤,家長就可以耳根子清靜不少。
好的,我知道,有些家裡如果只有一個孩子怎麼辦?其實孩子也會常常遇到「需要說服」的情境。「媽媽,我可以看卡通嗎?」、「媽媽,可以出去玩嗎?」、「媽媽,可以買玩具嗎?」這時候如果家長說「不行啦!」、「不行就是不行!」、「不要再吵了!」,然後把八輩子前的錯誤都拖出來鞭一遍,那就太可惜了。
我自己會看情況,十次會通融二三次,遇到想要放行的時候就會說:「那你去想三個原因說服媽媽!」,不僅可以安靜五分鐘,孩子還可以思考高超的議論文辯論方法,像是孩子吃不完早餐,用這個方法之後,孩子說:「我早上肚子不好吃不下(幼兒表達能力有限),不然,我帶去學校當點心,肚子餓就可以吃。吃不完我會帶回來。好嗎?」、「媽媽,我剛剛吃了蛋塔當點心,現在吃不太下,可以吃少一點嗎?」,精確地提出想法,也是教孩子溝通,除了學溝通學說話,還能避免親子衝突。
都是準小一時好玩練習的。一個有故事,一個是即席馬上想的(但被弟弟打斷。)
- 太會表達:常見的就是一直要舉手,常常要發言。恭喜您,這樣的孩子反應迅速,熱情無限。只是在學要常常會早成師長的困擾。我們只要讓孩子知道不是每堂課都可以說到話,並讓孩子轉成寫作動機,先跟老師套好:「想説的話畫成圖畫或寫成小句子,貼在聯絡簿上」,或是告訴孩子會集結成冊給看老師看,不是就輕鬆達成寫作動機了嗎?
- 表達錯誤:最後這點,相當重要。低年級的孩子有時候會分不清楚現實和想像,或是只有看到事件的一部份。也有可能擔心被責罵,可能會改變事實。如果家長馬上相信,然後對老師提出批判,不僅對老師不公平造成誤會,更重要的孩子的學習態度也受到考驗。
聽過太多因為這樣的例子,身為家長和老師雙重身分的我,絕不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,否則,老師教得再好,家長在後面扯後腿,受害的永遠是孩子。如果真的遇到孩子抱怨老師時,我們可以先傾聽、接納孩子感受,想想老師的出發點。但若我們也心存疑慮,覺得傷害孩子時,建議先觀察,多問幾次細節,也問問班上其他可信家長和學生,再跟老師聯絡,聽聽老師說法:「老師好,我好感謝您這麼用心教育孩子,遇到您真是太幸運了,小寶也很喜歡您的教學,真是太感激您!也想問問您,上次的事件,不知道老師考量的點是什麼呢?」
如果真的危害孩子自尊或身體傷害等,也務必為孩子挺身而出。孩子是我們一生的至寶,您的身教,永遠都對孩子影響深遠。
連載中: